10月8-9日,由吉林大学庞徐无机合成化学基金会、科学技术处、beat365官方网站、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凝聚态化学建设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如人教授、于吉红教授,国内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吉大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研讨会。
张希在致辞中指出,化学一直是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创新领域,在规律认知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分子和结构是化学永恒的主题,而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并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制备所需要的产品,更是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和化工的新要求。张希结合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关情况指出,是否获奖并不是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尺,但原创性的工作是走向诺贝尔奖的唯一途径,这是当前化学工作者最需要加强的部分。化学工作者无需纠结于“什么才算真正的化学”,与其固守传统化学的疆界,更应该勇于跳出藩篱,打破常规,通过解决交叉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化学研究的新范式,大胆开拓化学研究的新方向。只有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来发展化学,才能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张希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相关科研团队在凝聚态化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就。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及吉林大学的多位国内相关方向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并开展了广泛深入交流。报告及研讨环节分别由于吉红和徐如人主持。
记者在研讨会上获悉,在人类已经开发出的超过一亿五千万种物质(包括各类物种、物相、化合物与材料)中,很多物质是以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凝聚态(Condensed Matter)形式存在的。物理学界已经有凝聚态物理这个概念和学科,但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凝聚态化学的提法,而徐如人院士关于凝聚态化学的建设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近三年来开始集中思考。
为了实现化学的定向合成目标,揭示复杂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徐如人院士开始呼吁关注凝聚态化学问题,并于2018年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发表后在相关学界产生了广泛反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教授对他的观点非常赞同,并指出生物学体系领域其实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凝聚态化学问题,2019年,两位院士共同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展望性文章。与此同时,徐如人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就凝聚态化学问题的推动进行了有关前瞻性研究。此次召集国内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就凝聚态化学的相关问题开展一次系统深入的研讨,旨在促进国内凝聚态化学的建设乃至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加快适应科学与应用的前沿对化学科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