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52年,今年将迎来70华诞。70年来,吉大化学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科技报国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两院院士2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00多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怀念那些厚植吉大化学根基的先贤们。他们爱国奉献,教书育人,用无形的精神创造了有形的奇迹。此时恢复“关实之、陶慰孙奖学金”,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吉大化学学子继承先辈的精神,开拓和重塑化学的未来。
我最早见到关实之老师和陶慰孙老师是在四十年前。1982年我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开学典礼在鸣放宫举行。适逢化学学科创立三十周年,在我们的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了四位化学系的奠基人: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和陶慰孙。主持人一一介绍每一位老师的成就和贡献,并赠送牌匾。关实之老师的牌匾上写道“功高振铎”。陶慰孙老师的牌匾上写道“春风桃李”。我尤为记得的是,主持人介绍陶慰孙老师时,提到了她学习、生活和工作过多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精通日语、英语,德语水平也很高,还自学了俄语,学生们的掌声最为热烈,仰慕她学贯中西。
我们经常说,关实之老师和陶慰孙老师分别是吉大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实际上,1952年化学系创立时,蔡镏生老师是系主任,关实之老师是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陶慰孙老师是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唐敖庆老师是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伊葆芳老师是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1960年,陶老师很敏锐地提出,化学要与生物相结合,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陶慰孙老师是生物化学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带头开展蛋白质化学研究。后来在生物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生物系。此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高分子化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陶慰孙老师以她的远见卓识在吉大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专业,并亲自讲授高分子化学课程。这可能与陶慰孙老师早年的学习和工作有关,1931年陶慰孙老师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米淀粉的生物化学研究”,淀粉是一类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是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关实之老师是吉大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陶慰孙老师是吉大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化学三个学科的奠基人。
无机化学学科创建伊始,关实之老师是普通化学主讲教师,并负责筹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关老师不仅自己承担主讲任务,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希望尽快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关老师有句名言:台上无人,台下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青年教师,上台讲课时,不要害怕,不论谁来听课都看作是自己的学生;下课后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提高教学效果。相对于理论课,关老师在实验课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没有实验桌,就在两条凳子上架上木板;没有酒精灯,就用墨水瓶改装;没有上下水管道,他们就在实验台的两端引进一根水管,装上一个水龙头代替上水,在水龙头的下面放一只水桶代替下水……。关老师带领几位年轻的老师,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安排了无机化学实验课,让学生们能够动手操作,让化学系培养的人才既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关实之老师和陶慰孙老师相识在日本京都大学,同为博士研究生,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他们五十余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尽管关老师在无机化学教学和研究方面也成就斐然,但他生前多次表示自己不如陶老师。他谦虚地说:主持理化楼的设计还像个工作,对得起吉大的学生。实际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设计理化楼化学系这部分时,时任系主任蔡镏生老师认为关老师在上海担任过大同大学的教务长,有这方面的经验,专门邀请关老师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在化学楼的设计中,关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特别是注重通风设备和管道设计,否则会造成污染,影响师生健康。化学楼这部分1956年建成,之后在1965年建成西侧物理系部分。理化楼是吉大标志性的建筑,是许多校友曾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值得好好珍惜。
改革开放之初,再次打开国门之后,顿觉科学研究差距之大。一方面,陶老师利用她的国际学术影响,邀请了日本著名的生命科学专家矢岛治明教授多次访问吉林大学,并同沈家骢老师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另一方面,她还把自己的“开山弟子”李惟老师引荐给矢岛治明教授,安排他到日本留学研修。在矢岛治明教授的指导下,李惟老师获得了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在陶老师过世之后,沈家骢、李惟和矢岛治明三位老师继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从教授之间的合作,拓展至校际交流,乃至中日多肽与蛋白质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沈家骢、矢岛治明和我的德国导师林斯托夫教授一起,于1993年8月在桂林召开过一次国际多肽与蛋白质化学的国际会议,我也应邀参会并作蛋白质有序组装的报告,得到一次向前辈们学习的机会。
关老师和陶老师生活简朴,但朋友、同志和学生有困难时,他们经常慷慨解囊相助,事例甚多,令人感动。在陶慰孙老师逝世后,关实之老师按照陶老师的遗愿,在1983年将她生前积蓄的一万元连同自己积蓄的一万四千元交给了化学系,共二万四千元作为化学系学生的奖学金。在“关实之、陶慰孙奖学金”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些优秀的学生延续着他们开创的化学事业,昔日的获奖者于吉红院士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关实之老师和陶慰孙老师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实践者。陶老师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关实之老师在1986年90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知识分子,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找到了“身份”归宿。
在吉大化学学科创立70周年之际,在校友们的慷慨捐赠下,我们得以恢复“关实之、陶慰孙奖学金”。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陈学思学长,他一次性向“关实之、陶慰孙奖学金”捐赠200万元,以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敬意和对母校的深情。希望广大师生校友能积极贡献力量,共同传承关实之和陶慰孙两位先贤教书育人、科技报国、爱国奉献的精神,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张希,吉林大学化学系1982级本科生,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