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职场向上:产品思维 (第7/9页)
序后,领导听我汇报的时候会更认真,听完也能给我更有效、更相关的建议和鼓励。 从那之后,我就明白了,任何时候,向领导或其他人做汇报、讲事情,都要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由一个点发散出去,才能真正条理清晰地把事情说明白。 这也是我真正掌握职场上的重要技能的开始,我学会了为我的领导、听众节省时间,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重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结论先行,用金字塔式的结构进行汇报。 回到本小节开始的话题上。当时,我控制住了批评组员的冲动,给他讲了我这个故事。 我对他说,以后汇报工作,要学会使用金字塔原理,先说结论,再说原因,最后再发散出去。这样,既能提高汇报的效率,又能让领导更容易明白。 你要学会帮领导节省时间。 思维落地:用金字塔原理提升沟通力 作为麦肯锡的工作法,金字塔原理为大家熟知。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由3~7个论据支持。这些论据称为一级论据。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一个论点,被3~7个二级论据支持。如此延伸,形成金字塔状;而每一层的论据要详细,且互相独立。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 1.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自下而上,收集论据,归纳出要点。这个要点是金字塔的塔尖,也就是你针对这个问题得出的最终结论。这样的解决方式既全面,又客观。 2.可以帮助你汇报成果。自上而下,陈述研究结果,先说塔尖的要点,再分点描述,同时加上论据。在这样的沟通里,没有废话,你还可以依据你的汇报时长调整汇报内容。如果你只有一分钟,那就先说大结果,再说小结果。如果还有时间,再对每个小结果进行说明。 3.可以帮助你向上助力老板,向下管理员工。如果你是员工,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再说小要点,同时结合数据和事实来说明,这样老板听起来最省力。如果你是老板,布置任务给下级时,可以按照不同的要点划分任务,一个星期之后,下级上交报告,你进行汇总,轻松又省力。 尝试将这个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起来吧,让自己的每一次交流都言之有物。 升职宝典:做好a b 1 2019年,我进入一家知名基金投资的c 轮公司担任vp,带领的团队有近70人。身份的“突变”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比如团队管理问题。 入职后第三个星期,我就面临着一个选择。运营主管因为身体原因离职,岗位空缺。当时有两个还不错的人选,我必须从中选一个。 阿海业务能力一般,但懂得团队合作;刘阳业务水平一流,但比较喜欢单打独斗。填写升职人员名单的时候,我选择了阿海。 原本我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结果在一次团建时,刘阳带着醉意走过来给我敬酒,一边喝酒一边对我说:“吕老师,其实我一直想问您,为什么您填写升职人员名单的时候选择了阿海?” 也许是喝酒的缘故,看着刘阳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那时,我和赵颖都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任职,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我和她的水平也不相上下。 几次偶然的机会,我预测出了热点,写出了好几篇百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有的文章甚至被《人民日报》转载。获得这些成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内心也暗自欢喜,心想年末升职肯定没问题了。 结果,到了年末,我只被提拔为副主编,而赵颖则被提拔为主编。 当时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我的业务能力一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2 我因为这件事消沉了很久,后来做月度总结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公众号的数据情况居然提升了一个档次,我便开始观察自己和赵颖的差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拿文案工作来说,我每天只是把文章写完就完事了,可赵颖不仅写好文章,还时刻与插画师、运营人员保持沟通,想方设法让文章获得最大的曝光率,而且还懂得如何处理文章推送后发生的一些紧急情况。 我与她差得太远了。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我能把文章写好,不代表我也能把公众号运营好。 而成为管理者之后,转换了视角,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领导喜欢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