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科考第一 (第1/4页)
玉柱回了京城后,还和以往一样,每天都两点一线的去汤炳那里学习。 眼看就要乡试了,你现在就算是让玉柱到处去玩耍,他也是不肯的。 辛苦了好些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两个多月后的顺天府乡试,以及明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玉柱是个傻,才会架鹰溜狗的到处乱窜。 经过细致的整理和分析,玉柱发现,何子昌和秦本初所给的考试秘诀,正好互补,缺一不可。 尤其是秦本初给的考试心得,洋洋大观,讲透了诸多科场不传之谜。 有这么厉害的先生,也难怪江南省总是出状元了。 比如说,陕西、甘肃、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曾经十多年都不出一名进士,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生源质量不行,再一个,没有人持续性的总结科举规律。 这就好比,三流高中的升学率,都是以考上三本的人数来吹牛。而国家级重点中学,不仅强调重本的升学率,还要对外大肆宣传C2的录取率。 有了何子昌和秦本初的不传之秘,再加上汤炳这位名师的悉心教导,玉柱对于乡试的理解,又深了好几层。 岁考列一、二等的秀才们,才有资格参加科试。通过了科试的秀才,才能参加八月的乡试。 和别的省不同,顺天府的地位十分特殊,为了充分照顾权贵们的子弟,顺天府送乡试的科试,照例在六月底举行。 六月底,玉柱和两千多名生员一起,通过了提学御史主持的科试。 汤府的内书房里。 汤炳拈须轻声笑道:“院试案首,岁考一等第一名,科考又是第一名。嘿嘿,乡试的主副考官和同考官们,都不好意思不给你解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