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第3/5页)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调理自己的身体,然后怎么处理自己和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母亲,通过育儿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些都是我工作及后来人生的巨大财富。 说到底,人通过“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 比如,一个人口头上说什么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不是他发自肺腑的话,就不足以影响到他的内心,也不足以改变他的行为。 同时,提醒别人的事情,自己如果做不到,更加不好。即使是孩子,也会看穿大人的一言一行。因此,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这样,通过育儿,也会注意到自己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育儿基本的原则是,对待大人和孩子一视同仁。 有的人珍惜自己的人生所以不要孩子,有的人不想担责任所以不带下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培养他人是一种很好的经验。 特别是在带孩子方面,每个人投入的精力不同,但毕竟其中也有许多欢乐和欣慰的时光。 从一个刚生下来只会哭泣的孩子,到一个人学会走路、说话、上学,然后经历青春期长大成人。孩子成长的每个过程,比任何一部动漫或电影都令人感动。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还是希望身体健康的人,尽可能生个孩子,并将他们养育成人。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29 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 关于养育孩子的话题,女性的烦恼比较多。 当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其实她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孩子。 有的父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或是社会的衡量标准,原因各种多样。他要么在意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干什么,要么在意与别人家孩子相比自己家孩子怎么样,这些都是没有正视孩子本身。 我认为,培养孩子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想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真心为孩子的幸福考虑,并付诸行动。这样做,才能将爱传递给孩子。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sao“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30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一个人终有长大独立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大约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然后逐渐与父母分离,直到20岁左右开始自立。 工作也是一样。新员工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他们不再拘泥于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具备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不过,近些年来关于自立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孩子,父母该管教的时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才会安心成长,直至独立生活。 可是,很多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