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破灭之后_第32章 种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种姓 (第1/4页)

    实际上印度文明的创造和发展,基本上离不开印度雅利安人的发展。

    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快速的经济发展转过来又促进政治上的合并,恒河平原的部落让位于王国,渐渐才有了后世那些有名的王朝。

    而这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相平行的是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变革,也就是现今社会印度常被吐槽的种姓制度由来。

    最初,印度雅利安人跟其他雅利安人一样,划分为武士贵族、祭司和平民这三大等级。他们没有与社会等级有关的种种限制,如世袭职业、限于同一等级内通婚的规定、宴请同伴时的禁忌,等等。

    但是,到公元前500年时,种姓等级制度连同它的所有基本特点开始起作用。关于种性等级制度的起源,虽然现已提出许多种理论,但普遍同意,肤色是一个基本因素。其实,梵文中的种姓——瓦尔纳一词,意即肤色。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和当地黑土著在肤色上的差别,称土著为达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故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从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签上(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达塞人。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而且经过后来的发展,即便是现代的印度也还有第五种人存在,在这一种姓等级制度之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