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暂别,雨中曲与我的约会 (第3/7页)
节生物工程导论课,是许鹤宁给我上的。我上大学之前,我所接受的教育,皆由电脑输入数据完成,带上全息感应器头盔,后颈插上接驳线,源源不断的电子数据从庞大的数据库转移到人脑里。这项技术最初在大吞噬时代,人类乘坐太空舱逃离地球,暂住在近地面空间站里时发明出来,帮助沉睡中的人类获取最新知识。后来这项技术通过当年开发了全息系统主脑的山下紫博士完善,在全息时代成为了全民教育的一部分。 只是人脑通过数据传输能够接收知识的容量和速度因人而异,并且受知识的深度限制。过于晦涩负责的知识最后还是需要传统教育完成。后来人们开发了智力评测系统,智力评测达到A级以上,通过数据传输完成基础教育后,可以前往大学接受人工教育,继续学业。至于那些智力低于这个标准的人,则被视为继续接受学业为浪费社会资源。 现在这个社会盛行社会达尔文主义,专注效率,看重阶级,重视差异。当时的我也是这个社会学流派的信徒之一。许鹤宁浑身与我格格不入,他慢吞吞地讲课,举一反三比照本宣科还要难懂。而且特别事逼,其他教授授课都在国研大学的实验室里,只有他带着我们去动物园的试验田里跑来跑去。我对自幼生活在动物园里,对这一片土地熟悉得很,自然觉得他说的内容干巴巴又无趣。 那一节课我中途偷溜出去了,去找我的海豚Vivian聊天。聊着聊着,我就睡着了。动物园里的阳光总是那么好,催人懒洋洋的,父亲以前没少打趣要赶我出去,免得我成为社会败类,我没脸没皮要赖在他的身边。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我现在也不太确定,我当初离开动物园,前往国研大学就读,或许……或许是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