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 第3节 (第2/8页)
,世家女儿独你堪称牡丹美人,想来也该婚配了,不知心许何家。” 宝因对此虚夸,从未放在心上,反坦然笑道:“我终日在家不得见外男,谈什么心许,何况儿女婚姻,理应父母做主。” 王芙右手微向前伸,邀宝因同行,又故意言道:“我母亲前面在殿中与范夫人偶遇,她们叙旧谈话时,我闲来听了几句,你家大人像是要将你与郑家七郎婚配,只是郑家素来为我们王谢不齿,与他们通婚倒是辱没五娘了。” 昭国郑氏历代也出高官,勉强堪称高门,因前朝皇帝的一句“天下何安,正王谢”,阴差阳错之下,郑氏开始与王谢并称三大高门望族。 到了本朝,郑氏子弟在三公九卿中拢共也仅占四位,后送女入宫,出了一位太后,两位皇后,才得势超过琅琊王氏。 王孝公却怡然自得,曾在湖心亭煮酒话诗时与王氏子弟言“子弟不争,方送女入宫”,又怕王氏后人学去,留下训言“王氏子弟不以女眷入宫谋仕,须深自砥砺,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后来谢氏人丁不兴,难以维持权势,郑氏逐渐居首,王氏其次,谢氏居末,正应了那句“郑王谢”,但还远不及王谢高居人上、代帝发号施令时,其送女入宫与皇室通婚的行径也难被认同,私下多有唾弃,不被真正接纳。 宝因慢慢走着,想起那些史书中的人物。 有jianian诈小人成就霸业,有清高君子黄土白骨,前者被唾弃,但又怎能否认其聪慧谋略,后者虽败,但何人不钦佩其绝世风骨。 不过是各人所求不同。 她不由笑言:“风骨是名士用来名垂青史的,我们俗人要风骨有什么用呢。” 一族兴旺不能保全,才是世族悲哀。 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