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 (第3/4页)
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当为大丈夫。” —— 魏央八岁同他父亲投身军营,十二岁上阵杀敌,十五岁便能冲锋陷阵,横扫千军。 等到了他十八岁的这一年,便已经是封侯拜将,家喻户晓的少将军了。 也是这一年,魏荣延积劳成疾,身心交瘁,死于同大榆的颍州之战。 十五年前,谢宁渊与大榆交战败北亡故,北绍失去颍州。 十五年后,魏荣延同儿子魏央夺回颍州,魏荣延战死。 一个边城小池,葬送了北绍的一位贤王与一名大将。 是命运使然,也是天命为之。 魏荣延死后,魏氏的兵权自然传到了魏央的手上。 烽火连年,北绍数百年积攒下的国底几乎消之殆尽,几十万的兵马也死伤无数,等到魏央接到兵权时,所有的新兵老将加在一起,不到八万人。 这便是北绍所有的兵力。 好在,联兵的诸国除却大榆,皆都在长年的拉锯战中纷纷退兵反朝。 唯有大榆,依然在同北绍浴血奋战。 大榆虽一路紧逼,但实则也早已师老兵疲,不过是强弩之末了。 颍州一战。 魏荣延虽死,但却结束了北绍长达二十多年的动荡与战乱。 大榆退兵,硝烟即停。 那日,颍州重新立起了北绍的旗帜,魏央带着父亲的尸骨一路跑马观花,终得班师回朝。 这一年白问月刚好及笄,魏央十八岁,谢欢二十岁。 魏央回到西平后,镇国将军府便是真正意义地只剩他一人。 魏氏宗族家系庞大,安富尊荣;却唯独魏荣延这一脉,只魏央一个儿子,还几欲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