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 (第4/4页)
的留言栏上写着一行字,标明这是某一天某个版面上的特稿稿费。 老陈应该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个姓杨的转校生不务正业,给报纸投稿,收获还不小。 学校其他学生也有汇款单,多是初中部给报纸投稿的作文,稿费不过二三十元。 杨舒力拿着汇款单,再次往学校后门走去,虽然心情有愉快的一面,但他皱着眉头,思考着眼下面临的问题。 从老陈冷冽的表情看,这事迟早包不住火,他是从斗争年代走过来的,头脑里的弦绷得紧,虽然不像到处嚼舌头的人,但这么反常的事情,保不齐会向学校领导汇报。 学校如果介入,问题来了,你杨舒力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稿的?你去采访了吗? 没有,那么你就是造假! 而且你作为高二学生,不好好学习,编写特稿赚钱,会在学校造成什么影响?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篇上好的特稿,标题也很好取,很吸引眼球: 《高二学生每天收汇款单,他干了什么?》 想到这些,杨舒力作出决定,即将投稿的第五篇稿子不能留重庆一中的地址。 既然如此,那就采取第二方案,留家里的地址。 留家里的地址,汇款单和样报会放到单元入口处的邮箱,邮箱的钥匙在杨升元手里,汇款单也会被他拿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