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种田的学问 (第3/4页)
植那么多土地,所以很多土地其实都是荒废的; 其次就是大多数土地都在地主豪门手中,真正在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很少,所以地主豪门从来都不缺粮食,从而心思很少花在种地上,积极性很低; 另外就是一些自然灾害,比如蝗虫、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一旦来临,减产少产都是好的,颗粒无收的那更是大有人在。 但是粮食产量低的最大因素,贫道认为还是朝廷的税收太过苛刻,其实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般老百姓一亩地也能够有一百五十斤左右的收成,如果一家有个五六亩地,也就足够生活了,可这其中一亩地的税收就要一百斤以上,老百姓如果要过上好日子,那必须要种上至少二十亩地才勉强足够。 这还是最好的情况,要是碰上天灾人祸,老百姓一整年都要在饥饿中度过,每年饿死的百姓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种地?大多数老百姓要么出门经商,要么学门手艺,打打杂工,甚至没办法的干脆自立山头,做个响马。 这就是现在隋朝百姓的生活状况,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 魏征见高明有兴趣听,便逐个原因分析,讲的是头头是道,最后说到朝廷的无道时,更是义愤填膺。 高明听得也是连连点头,对隋唐时期的耕种有了大概的了解。 “系统,使用种植精通!”高明意识沟通系统,使用种植精通技能,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