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_第十八章 张谷丰的震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张谷丰的震惊 (第3/5页)

头脑聪明的地方,是很有效的增产小妙招。

    但就算他这样的华夏大地的优秀农民代表,就算他家有十二亩半的上等肥田,每年能打四十多石的谷子,按理足够养活一家十口,但过去几年,他家的日子却越过越艰难,家里的米缸从没有满过,只有越来越空。

    吃饱饭的天数越来越少,半饥饿的日子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他已经很勤奋了,才38岁的他,就已经劳累到半头白发了。

    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一个,这些年气候反常,经常干旱,田地产量确实受到影响。

    其二,朝廷的加派越来越多,以前一亩上等肥田的夏税,说是只收三十分之一,只要交一斗二升的税就够了,但实际至少要收二斗五升,还有淋尖踢斛等潜规则,实际负担是收成的十分之一左右,这还不包括丁税(即人头税),以及官府的徭役摊牌,负担已经很大。

    现在呢?

    辽响加到了每亩地一分二厘银,看似不多,但在秋收季节,jianian商出的这点银子,能买两斗粮。

    再加上各种杂税、摊派,乱七八糟的税种,农民总收成的三分之一,不属于他们自己。

    其三,自万历年间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后,田地由征粮改为征银,官府不再直接收粮食税,只收白银抵税,这给了jianian商们钻空子的机会,一旦到了粮食成熟季节,就大肆压价,到了粮食短缺之时,又十倍百倍的加价。

    又由于崇祯时期,海外白银流入大明明显减少,导致市场流通的白银稀缺,通货紧缩,农民获得白银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