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3/4页)
玉山自那王进手中接过花来,舒了眉眼,对他说: “我往后不要那珠子了,你带与这花同色的锦缎来,我就给你弹琴。无论晴雨,无论春秋。” 满座闻言,皆大吃一惊。 须知这玉山在锦园弹琴三载,从未揭起过那虾须竹帘,更从未开口说过一言半语。往日城中富家子弟,将那千金难买、万人羡慕的玉屏风,金杯盏献给他时,他也只微微颔了颔首。今日却为着王进的一朵芙蓉花,非但开了金口,还字字恳切,句句殷勤,竟似将那王大公子引为知己。在座众人见状不禁暗忖这王大公子果然不愧为王大公子,什么样的人到他手里,都如那冰凌见了晴日,温温软软的化开了。 而那锦园玉山的名头喊得天响,成千上百的公子王孙在他面前来了又去,砸进锦园的金银就更加不知其数,却无一人入得了眼,无一人近得了身,端的是高不可攀。却原来也怕纠缠,也怕温言软语,丰神俊朗,也会为一点小小的体贴动心。如此一想,便觉这琵琶伎顿时亲近了许多。从前只以为锦园玉山是个铁石心肠,冷眼无情的角色,如今一看,原来不过从前不得要领,不投所好。 话又说回来,玉山实然也就对着那王大公子如此。旁人何等苦心孤诣,何等费尽思量,不冠着王大公子的名头,不顶着王大公子的皮囊,就都是竹篮打水,灯草搭桥,再不与他相干的。而那些岭南茶花,江南菡萏,蜀中戎葵,都被玉山堆在了琳琅阁外,风吹日晒,任那彭婆子挑选。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京中多嘴多舌的人向来不少,自那日以后,玉山与王进的事情便传遍了京城。于是那风头一变,从前打趣王进的贩夫走卒,亲戚好友,都不敢再多言一句,就连那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