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5 (第2/4页)
妆花过肩蟒龙缎的窄袖褙子,里头着了月牙白色的长裙,脚下蹬了一双鹿皮小靴,外面又罩了大红鹤氅,带上了雪帽。王海老早就来徐府侯着了,熟门熟路的坐在倒座里吃茶,听见青青姑娘的马车出来了,连忙出来请安,一路往宫里去。 今日进宫的不止青青一人,淑妃的亲娘赵夫人也进了宫。淑妃娘娘打中秋前被禁足后,实实在在地在宫里呆了三个月,好容易解了禁足,去给太后磕头,又被太后娘娘不冷不热地斥责了几句,当众丢了脸面。淑妃实在不明白,当初不就是说让那个徐姑娘给自己作幅画,怎么就拂了太后的脸面,惹了她老人家那么大的火出来。 太后的不喜只不过让淑妃多些烦恼罢了,可皇上的厌烦才是淑妃恐惧的。打她解了禁足起,皇上不但没翻她的牌子、没来瞧过她,就是淑妃亲自提了补汤去了皇上的书房都被挡了回来。 伴君二十年,淑妃认为自己纵使红颜老去,皇上待她也会同旁人不一样,毕竟这张脸在宫里可是最特殊的。可如今她却不确定了。 淑妃在宫里心烦意乱,她亲娘又来诉苦,哭哭啼啼地抱怨家里的胭脂生意。淑妃娘家并不算是鼎盛之家,她祖父不过是三品的通政使,也没什么实权,父亲叔叔都是捐的官,最大的也就一五品的虚职。可打家里出了淑妃后,赵家摇身一变也成了京城炽手可热的家族了,有送银子的有送铺子的,可最赚钱的还数家里的胭脂生意,因为那是进上的。 如今这以皇权为贵的年代,什么东西一牵扯上皇家,顿时高大上起来。赵家的胭脂也是如此,甭管好用不好用,宫里娘娘用的,那肯定差不了,赵家便靠这胭脂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