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 (第3/4页)
“大宗师都走了,还等什么?”一想到那个游野泳的闲人神神叨叨,汪孚林只觉得一肚子气,“明日我去县衙投帖求见叶县令,没事我就赶紧走人!至于读书,回头我就说伤势未愈,先去学宫请一年半载的假!对了,我之前找借口说带你去姐夫家回拜,这就走吧,省得回头被人挑刺!” 第二十一章 行情看涨的汪小官人 和徽州府城其他的街坊不一样,中午时分的斗山街并没有太多的行人。这里临街两面都是一座座深宅大院,马头墙彼此摩肩接踵,黑白相间分外雅致,都是在外经商有成的徽商建造的宅邸,庭院深深。规模最大的宅子,从最外头大门到最里头一重院落常常还要另坐滑竿。所谓商人之后不能参加科举的不成文陋规,在这年头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不少人家都是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所谓先贾后儒,便是如此了。 许家大宅正在斗山街深处,嫡支几代盐商,积攒下了颇为丰厚的家业,二三十年间出了两个举人,五六个秀才,从商贾之家渐渐演变成了乡宦士绅。因族人众多,原本宽敞的大院早已经住不下了。而斗山街地方有限,除却嫡支之外,旁支若是发达了,往往会在府城其他地方置办屋宅,至于在此继续依附嫡支住着过日子的旁支族人,大多家境寻常,靠着常常到本家堂屋走动,维系血缘关系。 汪元莞本来也不过是这些许家旁支女眷中的一个。公公在外行商,丈夫应试多年还是个童生,小弟虽年纪轻轻中了秀才,却又遭受了那样一场风波,她跟着婆婆去本家堂屋见那些长辈平辈时,也不知道遭过多少冷嘲热讽。可这会儿,那些瞥向她的目光固然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