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 (第3/4页)
庆皇帝一即位就放权给拥有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牛人的内阁,自己纵情声色。尽管北边还时常有小乱子,但中原承平已久。可要说具体大事,他哪可能一桩桩都记得。而且,他也不能指望歙县山野的一个小秀才能记下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发生了什么,能有个年号作参考就不错了,具体是几年,日记里没提,他回头再试探别人就行了。 好在,对于家庭情况,大约因为崇慕祖先,汪小秀才在日记中不断提起,记得很仔细。 汪氏乃徽州大族,尊唐越国公汪华为始祖,在徽州府六县繁衍生息已有数百年之久,光是在歙县的族人就有十几支,少说也有数百人,其中,松明山千秋里汪氏这一支原本并不起眼,从休宁县迁过来后,在此繁衍生息已有十几代人。最初世世代代在山坳中务农,家境顶多殷实小康,也因此虽和徽州其他小山村一样有私塾,却从来没人进过学。 直到数代之前,从田舍之中走出来一位颇有胆识的前辈守义公,带着兄弟一共七人经营盐业,一时成为经营淮盐浙盐之盐商翘楚。豪富之后的兄弟几个反哺乡里,资助歙县各大书院,其长孙南明先生更是高中进士,官一路当到了福建巡抚。可对于这个南明先生,日记上只是提到了这个称呼,说和自家是五服之亲,并未提及其名。而对现在的汪孚林来说,最要命的不但在于这具体是谁笔记上没写,而且这么一个人就站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 而这二十多年来,千秋里汪氏中秀才中举人的大约有五六人。汪孚林这个十四岁的秀才虽年轻,可不但是榜尾最后一名,而且还传出了不利的名声,是否能指望族人援手还未必可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