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孝顺儿子要进步 (第3/4页)
清水等。这些反清组织以“劫富济贫”、“反清复明”为口号,在民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终清一代,几乎年年都有反清起义。 虽然规模小的占多数,却表明汉人中始终有一小撮人在坚持自己的民族传承,不愿做异族侵略者的奴隶。 这一小部分人,后来被清末的民族英雄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定义为“皇汉”——为了汉民族复兴而奋斗并愿意牺牲的战士。 历朝历代想要老百姓不造反,最实在的一条就是别给老百姓再加赋。百姓只要饿不死,即便有些人仍会秘密参加各种地下组织,但大多数人还是安于现状的。 毕竟,愿意为民族奋斗不怕牺牲的总是极少数人。 但也正是这些极少数人的存在,才使得汉民族源源不息,一次次亡国灭种,一次次涅槃重生,使华夏文明的火炬永远照亮东方。 乾隆还是很聪明的,他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尽管登基三十八年以来几乎是年年用兵,并且用兵规模还很大,然而他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是不给百姓加赋,转而通过捐纳做官这个方式大量吸收民间资金充实国库,同时也将汉人中的有钱人(精英)吸收进清廷统治阶级,如此一来既能避免百姓因为横征暴敛造大清的反,也能将汉族精英牢牢绑在大清战车之上。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这一点连贾六都不得不称赞,乾隆是比崇祯要狡猾的很。 “捐纳”在乾隆朝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正途官太少。 所谓正途,自是通过科举、五贡(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入仕的途径。其中以科举取仕最多,但科举每三年考一次,每次不过录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