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梦_分卷阅读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 (第1/4页)

    听到, 估计能乐得直蹦三尺高。

    然而她并没有。

    此刻的她刚刚结束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对谈讲座, 正兴致索然地坐着直升机飞往拉斯维加斯与汪丹会合。

    很显然, 眼下她的心情并不大好。这份消极心情的来源也很简单,那便是她今日的工作进行得有些不如先前预设般理想。

    下午在博物馆的对谈主题其实颇具新意,探讨的是当下社会摄影技术的不断变革在推进艺术发展的同时, 也造就了当下“全民摄影”的现实。如今在全球的社交网络中,每一日都会产生近百亿的全新数码图像。而这种完全出于自主性创造的行为, 其出发点其实与原生艺术一直所强调的自发性创作概念十分相似。因而这些由人们自发性所创造并分享的图像, 又能否堪称为一种全新模式的艺术创作呢?

    在孟漪看来, 这个问题显然是具有批判性与时代性的,也值得从多个方面去思辨。因为全民摄影与原生艺术间确实存在一些共性, 但在概念传递的这一方面,二者仍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容得全然混淆。

    可惜今日与她对谈的那位英国批评家,情绪态度有些极端, 在很大程度方面抵消了学术对谈本应给观众们带来的灵感启迪。

    孟漪虽一向深知批评家大都没有省油的灯, 多半是些历史比别人多了解了些的人, 便擅于广征博引、巧舌如簧, 给新诞生的流派在艺术史中找血缘、探家系,各执千头万绪。可那位英国批评家的观点导向还是有些过于个人化, 并对驳向于自己艺术研究的理论都抱有着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

    在讲座中, 他全程否定了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