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的原始人_第十七章 弓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弓箭 (第4/4页)

  蛇筋有一米多长,通体呈白色,上面有很多分叉开来的筋须,粗度和水墨笔芯差不多。

    摸上去的话手感润滑同时也非常的坚韧,王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其扯断。

    将其清洗干净之后,王伟就把它放在火堆旁边烘烤了起来。

    通常情况下,动物的筋在动物体内都非常的柔软,有一定的韧性可以伸缩。

    不过出了体外,被烤干了水分之后,筋rou就会变得硬邦邦的了,而韧性,也是大幅度的减少。

    就像市场上卖的牛筋,都硬的拿起来可以当做棍子使用了。

    而动物筋rou制作弓弦的手法也并不麻烦,无非是风干之后再湿润,经过捶打将其撕成细丝,最后再按照需求拧成股,这样弓弦就算完成了。

    很多人以为,弓弦的话,是弹性越强越好。

    其实不然,正常情况下弓的弹力应当完全来自于弓臂,有延展性的弦反而会造成效率和准确度的下降。

    当然,历史上也有用金属制作的弓箭,发力完全靠弹性十足的弓弦来完成,不过这样的弓箭既然没被传承和推广下来,就说明它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人类使用弓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沉淀,让人类找到了许多制作弓箭的经验。

    弓身的材料正常来说硬木最好,天工一书中记载,制作弓箭最佳的材料是拓木,随后檍木等。

    而拓木,说白了就是现在的桑拓木。

    桑葚树其实也算是桑拓木的一种,树龄久远的桑葚树如果用来做弓箭,也是上上之选。

    而王伟今天带回来的那一段桑葚树干,不论是长度还是大小,亦或是弯曲的幅度,都非常契合做成弓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