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爸妈信了,也怕了,就给他取名“道心”,听着还成,但没啥好的寓意,就是打算好了等他满了十八岁,就把他赶出家门做道士。至于去哪做,住观的还是游方的,那不是他们关心的事儿。他们还有个懂事的小儿子,可不能被这个小讨债的给祸害了。
于是古道心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对于古家爸妈来说,这世上就没有“虎毒不食子”这个道理。
在他们眼中,古道心早晚都是要离开家的,对家里也做不了什么贡献,那就是个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不,应该是当成了讨债的,烂菜叶子馊馒头是他打小就习惯的伙食,脏活累活都是他干。有一次弟弟偷偷给他塞了食物,还被爸妈罚了。
村里有个教书先生,虽然只是个半吊子,还喜欢装腔作势,但确实是村里识字最多的,偶尔还会教他认字。
古道心唯一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教书先生送给他的一本。这本书都被他翻烂了。他不认识几个字,里面只有一句勉强算得上完整的话他认得,还不知道意思,那是教书先生教他念的唯一一句——国士遇我,国士报之。
十岁的时候,教书先生病逝了。差点被虐待死的古道心逃离了那个“家”,什么都没拿,只带走了那本。要说唯一的遗憾,便是家里的那个弟弟,让他有些舍不得,那个孩子,是真心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