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云录(我在民国当土匪)_【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第1/13页)

    作者:魔双月壁

    2021年8月27日

    字数:7,668字

    【第十五章:春市偶遇三美妇】

    清末以来,贩运私盐可以说是一些流民和「私枭」的重要谋生手段。

    食盐是人人必需品,人们可以不喝茶,但是不能不吃盐,否则就会得大脖子病。

    正因为如此,贩运私盐成为利润丰厚的生意,并且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从清末一直延续到现在。

    尽管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和等律例来打击私盐贩卖,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盐法不良造成的,同时,民间流民豪强的大量存在也不可忽视。

    盐政一直是官方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行盐的方法主要以官督商销为主,官运商销、商运商销为辅;商有场商(主收盐)、运商(主行盐);商人必先从盐运司领取照单,然后拿单到盐场购盐;人们只能食所在盐区的食盐。

    这种体制,看起来有条不紊,实则弊端丛生。

    条块分割,形成许多官商结合的封建割据性商业集团;食盐购销中的捐派、上贡、「官受商贿」

    及其他弊窦,造成盐价的不断上涨,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各区盐价不一,盐价低的地区向盐价高的地区浸灌,「私枭」

    肆行。

    随着清政府的倒台和军阀之间的割据战争频繁,原有的行政体制受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私盐叛卖开始盛行起来,为了对抗官府,走私团伙逐渐武装起来。

    要么就是有地痞土豪私立盐关,索费包送。

    沿海向内地走私的途径主要由当地私贩用驴驮运到内地行销,当时私贩系有组织的行动,沿途会买通各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