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葛咄的老巢 (第1/8页)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张昭在嘴里轻轻吟唱了一句,不过如果岑嘉州不是去的轮台,而是到祁连山走一趟的话,他就会发现,这里六月份都有可能大雪纷飞的。 现在是九月份,沙州的寿昌和敦煌还能只穿个缺胯衫就可以过活的时候,这祁连山脚已经寒风呼啸了。 张昭穿着一件麻布长袍,这种长袍是用两层麻布缝起来的,里面再加装碎麻布、丝绵、蚕茧、木棉絮、芦苇絮、动物毛发等杂七杂八玩意,最后压实。 这就是唐代普通百姓冬季抵抗严寒的服装了,说实话吧,挺不保暖的。 要把这些玩意压实,非常考验手艺,经常是有人做的勉强能保住暖,有人做的能把人冻死。 而就算是做的好的,也经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少一块填料的情况,冷风一吹,冻得人只打摆子。 同时为了加强效果,还需要在胸前、腰部和两腿的大小腿用绳索系上,既难看又麻烦。 不过就是这种九月就受冷风吹的情况下,张昭找到了他第一个可以开的金手指。 棉花! 能想到棉花,这还跟他的出身有关,张昭老家在后世共和国的渝东南,属于比较贫困的地区,小时候棉衣基本都是家里人做的。 母亲是个土家族妇女,擅长轧棉织布,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棉花匠。 由于小时候经常因为父亲是棉花匠而被同学取笑,曾经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他听到弹棉花咯!弹棉花哟!的喊声,就会产生PTSD,具体表现为心里发虚,浑身不适,尴尬直扭手指等。 所以棉花和弹棉花,那是贯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