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4/6页)
的重金,如今又在何处?” “其狼子野心,只怕多年前便已存下暗害朝臣、祸乱朝廷之心。如此抄录的所谓‘物证’,不知其手中存有多少份,不知其诬告多少朝中老臣。今日是老臣,明日是韩老?后日又是何人?臣恳请彻查此诬告大案。” 官家听得连连点头嗟叹: “说的有理,晏卿你看呢。” 晏容时的视线定在郑轶身上片刻。 转向御前,行礼道:“臣请拘捕郑相。” 郑轶:“……” 官家惊问:“为何?郑相说得在理。盛富贵jianian细之言,极大可能诬告,不能作数。” “郑相说得句句在理,盛富贵确实是潜藏京城多年的jianian细。”晏容时话锋一转:“但臣刚才并未有一个字提起盛富贵。” 晏容时把旧卷宗摊开在御案前:“卷宗当中,记录之人通篇均以‘吾’自称,未有一个字提起盛富贵。” “郑相为何开口便提起盛富贵。敢问郑相,暗中和盛富贵有何等关联?为何看到半夜投掷于大理寺外的两卷旧卷宗,郑相便开口笃定认作盛富贵手书?” 官家瞠目看向郑相。 郑轶:“……” 这世上哪有人记录了满满两卷文书,头尾连名字都不写?哪有这种混账事?! 中原读过两年书的秀才都不会忘记文书署名,只有北国来的不读书的混账会做这等混账事! 下一刻,郑轶骤然反应过来。 正因为盛富贵记录时的大疏漏,文书从头到尾没有署名!所以晏容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