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代名将洪承畴故乡行二 (第2/6页)
此,民间又有一个传说,说洪承畯小的时候,字写得很不好,多次受先生训诫。 有一天,他委曲地跑回家中,向母亲诉苦,说先生老是对他“大小眼”洪承畯的母亲听了之后,微微一笑,给他讲了一个当年王曦之练字的故事。她说,王曦之从小习字就是很勤奋的,并且悟性极高。每天,他写完字之后,会拿毛笔到池子里去洗。慢慢的,被他洗过的池水,后来就变成黑色的了。 洪母所讲的故事,就是王曦之“墨染成池”的故事。洪承畯听了之后,深受启发,决心发愤习字。她告诉母亲说:“我也可以把我们家门前那一口池子,染成黑色的!”母亲微笑着说:“我儿若把池子染成黑色了,也就成为名家了!”终于,洪承畯每天练字洗笔,练就了一笔漂亮的龙蛇体好字,在泉州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了。 洪承畯的字,在泉州地区流传甚广,许多名胜古迹都留有他的墨迹。泉州开元寺的“清净法身”、“大乘莲心”和清源山上的“山名仙灵”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2。 溪溢馆位于英都霞溪村溪溢自然村,明嘉靖丁末年(公元前1547年)创建的。其创建人为翁山洪氏五房八室的洪恒轩。 溪溢馆是一座由块石、红砖与土墙结合建成的普通房子。阔三间,深二间。数百年间,这座老房子依旧能够独立临风,很有学识文章的考究。在溪溢馆大门外的门匾上,墨石金字刻有“溪溢馆”三个字。立于门侧有三块字碑,一是“清代开国功臣洪承畴童年读书处”;二是一块诗碑,谁人写的,没有细看;三是一块“溪溢馆”的石碑字刻。 进入内室,白白墙体上镶嵌有一块“溪溢学馆”的墨青石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