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 (第2/4页)
河边的日照强度就变得大了起来。 羊毛尖尖上缀着的露珠经不住日头的照射,眨眼间就没了。 暴晒加上风吹的结果是,原本预计要翻晒一两天才能充分干燥的羊毛们,翻晒了大半天就干的透透了。 原本里格想的是不能为了这堆毛耽搁行程,还在寻摸着要把毛搁到板车上边走边晒,哪怕在途中损失一些也没啥,不过这么着,这个步骤直接省了。 晒干的羊毛一团一团卷曲着,白花花的,就像一团团米白色的云彩,让人看了就心生愉快。 里格收集了一大把干净的针毛,用草绳捆成一把针毛梳,抓起一把羊毛试了试,梳子刷过的时候,卷曲的毛团被通开成一丝丝的纤维,虽然草绳扎的梳子有点容易掉毛,不过鉴于还挺合用的,这个小小的缺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里格一屁股坐在兽皮上,专心致志梳理起羊毛来。 这些羊毛是要捻成羊毛线的,纤维自然是要越蓬松越好,这样才可以把原本卷曲的羊毛纤维充分拉长又不会拉断,从而达成让细密的纤维互相缠绕拉长成毛线的目的。 古老的羊毛纺线工艺通常是借助纺车,也就是手摇拉线车,一只手摇动手把,另一只手捻线,勤劳的纺织娘一天能拉出几十斤棉线来。 手摇纺锤这种东西可以等部落找到落脚地后再安排起来,当前反正是不用想了,就算做出来也不实用。 里格采用的是纺锤手捻的更古老工艺,说白了就是做个两头尖尖的绕线棍,把毛线一头固定在棍子中央,另一只手配合,把拉长的毛纤维边捻边绕上去。 一开始比较费工费,但是等纺锤有了一定重量,就可以两只手搓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