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七国之乱 (第2/7页)
“这全是御史大夫晁错蔽忠塞贤,惑乱皇上,侵夺诸侯,导致民怨四起,诸侯背叛。现在彗星出,蝗虫起,是成就千秋大业的良好时机。吴王跟随你内诛晁错,外安天下。凭大王的勇猛,驰骋天下,定然所向无敌。只要你一句话,吴王即刻率兵攻取函谷关,抢占荥阳敖仓的粮食,抵御朝廷,修葺房屋,等待大王。如果大王起兵,那么天下就有一半是你的。” 应高游说,诱以大厚利,但也没全是瞎说,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到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前后出现两次彗星,第一次在东北方,第二次在西方。应高不辱使命,劝服胶西王刘卬起兵。刘卬勇猛无敌,他肯出兵,刘濞就有前锋将军了。 应高告诉刘濞,刘卬同意起兵。刘濞办事精细,假扮吴使,亲见刘卬,面谈相约。刘濞见刘卬真有起兵之心,很高兴,回国起兵。 吴王的朝臣劝谏说,诸侯王国的封地不满朝廷的十分之二,造反必然令太后心忧。现在只侍奉一位皇帝都如此之难,如果真有两个皇帝,祸患更大。刘濞否决朝臣,遣使相约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造反,这几位王都答应。 刘濞这次造反,共约了六位王,分别是:楚王、赵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和胶西王。七位封王一同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齐声发难,旗号为:清君侧,诛晁错。当然,这不过是借口,刘濞等人的真正想法就是要夺取帝位。 作为法家思想的继承者,晁错身体力行,修改法令,十分激进,损伤社会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晁错此举,与商鞅变法相似。商鞅有位进取的秦王支持;晁错有位还未脱离仁爱的刘启,他的性命寄托在刘启手中。 齐国、济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