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实录_[VIP]第十二章 炸马宴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十二章 炸马宴 (二) (第4/5页)

献祭是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悲剧一词就源于希腊语中的“山羊歌”一词,山羊图像常常被用于悲剧的演唱中。

    武惠妃石椁上有的神兽头上竖有弯翘的长角,犹如大羚牛的弯角,加上雄狮鬃毛飞扬,显得气宇轩昂;有的神兽虽是狮首虎身,但身上又散布着豹斑。这完全符合西亚古代艺术中呈现出混合型动物的神兽形象,直接受益于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东征后西亚与中亚形成的希腊化风格。

    唐玄宗时中国正处于盛唐,首都长安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会,摩尼教、祆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支)等外来文化艺术对于唐朝上层人物并不陌生。但是,汉人工匠能把希腊神话雕刻出来吗?一个中国皇后死后为何会选择希腊的“勇士”来守护自己呢?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众多外来人口中肯定有不少西域或中亚的能工巧匠,这座石椁绝非舶来品。武惠妃石椁内充满了中国传统侍女,但其正门浮雕围绕着冥界主题,却没有采用儒家恩泽慈爱、佛教涅槃超度、道教仙游升天的文化艺术,很可能与其早年儿女频繁夭折和死前饱受害死多位王子而精神受惊吓有关。

    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传奇的文化之路。武惠妃石椁正门的主题整体上选择西方面貌的勇士和神兽守护的故事,不仅证明希腊化艺术风格历经古典时代到波斯萨珊始终未有断裂与隐退,而且反映外来神祇被引入和吸纳到唐人意识之中。据推测,唐玄宗时期中国宫廷中有来自西域的神职人员,他们将希腊化艺术中祈求庇护及实现愿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