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 (第1/4页)
朝廷上的大半数官员都不和。 熊廷弼给他脸色看,张鹤鸣更是如此,只要是王化贞的请奏,一律答应,只要是熊廷弼的要求,一律驳回。熊廷弼无可奈何。 镇江之捷,全朝廷欢天喜地,只有熊廷弼点名批评:“战略方针明明是三方兵力集合,再一起进攻,文龙发动太早,使敌人恨透了辽地之民,把周围四卫的军民屠戮殆尽,使东山军民灰心;我们请朝鲜出兵,却没让军队回去,这让朝鲜君臣恐惧后金的凶狠,不敢再与大明合作;令河西军队丧气,扰乱了三方并进的计划,耽误了联络朝鲜的打算,把它看作奇功,实际上是奇祸。” 可惜,当时的朝堂没有人听得进熊廷弼之言,皆以为那是嫉妒王化贞之功。 更何况,在这封奏章上,熊廷弼再一次点名批评张鹤鸣,“我有经略之名,无其实,辽左的战事都是张枢密和王抚臣一起办的。”大家更不敢过问此事。 天启帝讯问后,得知辽左战事的确如熊廷弼而言,自己派不上什么用场,便将张鹤鸣狠狠骂了一顿,张鹤鸣从此更恨熊廷弼了。 八月里,王化贞打算并着蒙古人的十四万军队一举进攻,熊廷弼反对。当时王化贞的奏章到朝廷时,朝里许多大臣都心有怀疑,可当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国之大事不容妄议,又看到熊廷弼反对,心中那一点不安也打消了,没人说再说该计划的不好。 万幸的是,蒙古人的十四万军队爽约了,没来。王化贞傻眼,这才知道蒙古人不可信,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王化贞任不死心,报告朝廷,请求再给六万兵马,保证一举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