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 (第3/4页)
一血真功夫的地方。反而比童生试简单。只是大考通过的人少些罢了。 陈先生一开始就发现范铉超思维敏捷,所说之言虽多是天马行空、漫天飞花,细细想来却又有几分道理。他正是看到了他才思敏捷却少有耐性,才让他多背、多抄古文名篇,一方面磨他的性子,一方面增长他的见识。 如今,范铉超的才学和性子都差不多了,可以上科举场,若是不走运没考中,也不会因一时的不得意失去失去信心,受不了打击。 各方面都满意了,范景文和陈先生才将前几年就说要他下场考试的提议再拿出来。说这只是让他练练手,却也是抱着希望他一次成功的心情,毕竟科举这种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次之后,再能考上,多是凭着运气了。 话虽如此,范景文和陈先生口头上都只是说“你去涨涨经验,自己别把握太大免得之后过于伤心哦”这样之类的话。甚至连“免得之后过于伤心”都是范铉超自己脑补的。 所谓的童生试,是在县(生源地)或者府(生源地的省会城市)进行的三次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考中者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从此以后享有许多统-治-者-阶-级的特权,比如说,见官不用下跪啊,家里免除赋税啊,诸如此类。而且只要你做了秀才,就算以后再也考不上举人,也能去当当座馆先生,教教书养家糊口,或者更进一步,给知县做师爷之类的。 范铉超自然是不用去当座馆先生养家糊口的,而且陈先生说了,请秀才座馆,最多是儿童启蒙,想让儿子上科场真刀真枪拼一把的人家,多是请的举人老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