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3/4页)
    九月的天气,颇有点秋高气爽的惬意。她背着双肩包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下午的有古文物鉴赏的课,她照例去蹭课。    上古文物鉴赏的是云大有名的才子,郑学光。    郑教授五十多岁,还有点儿脱发,怎么也和“才子”两个字沾不上边儿。但就因为一肚子的学识,硬是将这“人文才子”的名声担了二十年。    他的课,人多,不只是才名在外。郑学光上课,喜欢讲故事,且讲得绘声绘色。爱听的同学,觉得有趣;不爱听的同学,方便摸鱼。    陈七月之前也来蹭过他的课,觉得这为教授很有意思。    郑学光看着走进来的熟面孔,笑着冲她点头。    其实,陈七月和郑学光也是有些交情的。    从大二开始,陈七月每周都会去十里洋场上一天班,美其名曰:勤工俭学。而这,其实正是郑学光的手笔。    那时候,十里洋场刚刚开门营业,东家想找个靠谱的年轻人帮衬一下岳远山。    郑学光与这东家是旧识,便说:“你这店里平时也没个生意,我在我们院里给你找个学生,每周末帮一两天忙。一来,可以让学生见见世面,就当课外实践,也能补贴生活;二来,你这里的贵重东西不少,找个知根知底的,总是要放心些。”    郑学光的话,东家很认可。只一条:要女的,能穿旗袍那样儿的。    当时东家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这儿地方既然叫十里洋场,就得有些个繁华一梦的调性,门口杵一大老爷们儿,算是怎么回事儿?”    郑学光不置可否。    后来,便找上了陈七月。    到底是江南水乡长大的姑娘,眉目温软,自成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