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2节 (第8/10页)
太太说这么长一串介绍,何一年与何奶奶并不大能听得懂。倒是何似飞明白了大半——这都要感谢教他书法那位老先生的教诲。 何似飞把这些零碎的消息与自己当年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比,发现这个时代与地球上的明朝有些类似。科举制度都挺完善的,还都有县试、府试、院试。而且县试与府试通过之后,都被称呼为‘童生’,再考过院试,那就是‘秀才’了。 至于何大丫老太太提到的县学——那是朝廷为各地考生开办的‘学校’。只有在考生们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老爷之后,才能有资格进去念书。 县学的学生都得秀才以上,那么教谕和教授,一般都是举人往上。当然,偶尔也有例外,比如某位秀才虽然没考上举人,但在县学念书多年,并且日常考校都名列前茅,也是有机会被提拔为‘教谕’的。 而她刚才说县城的陈秀才曾经是县学的教谕,估计就是这种情况。 如今陈秀才离开县学,自开私塾,大把没考上秀才的童生们都想拜入他的门下。毕竟他曾经可是教过秀才老爷的啊!类推一下,教他们这种童生,岂不是小菜一碟。 高成安笑着说:“我也是运气好,同窗科考的一位伙伴正好是陈秀才家的远亲,他又跟我关系较好,给我做保,我才有资格去陈秀才的私塾里念书。毕竟那可是县学的老师啊。” 何似飞其实大概能理清其中门门道道,但考虑到他一直都是一位身体有些虚弱的普通农家子,根本没有渠道接受了这种与科举有关的消息。 于是他依然一脸懵懂,只是眼睛里流露出满满的崇拜。 高成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