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1  (第4/4页)
笔意朴拙古淡,而隽味逸韵,当得之魁首!”    身旁一位房官酸溜溜道:“恭喜唐学士了,又收一得意门生。”    老翰林高深莫测地笑了笑,“都是天子门生,老夫只是沾沾光罢了。”    说话的当口,第二支蜡烛放在了一位中年京官案前,那人面容板正,但身子却忍不住坐直了些,“此卷经义精通,策问极佳,当得之首!”    一支支红烛仿若明灯,点亮了五位房官的面容,映出他们或喜悦或得意的表情。    庄思宜也上前来,拍了拍林昭的肩,赞许道:“不错。”    程岩也不禁为林昭竖起大拇指,对方虽中榜无望,但并没有因为一时失意而困扰,反倒振作起来继续坚持,实在令人敬佩!    怀着敬意,程岩再次赶赴考场。    第二场考论一道,诏诰表一道,判语五条,以及一首五言八韵诗。    其中“论”一题虽说也是出自四书五经,但无需用八股文作答,自由发挥即可;而“诏诰表”则分为诏、诰和表三种公文行事,写的时候都需要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口吻;至于“判语”,重点就是考你对律法的熟悉了。    比起第一场,这场明显考得更杂,不过考生们的心情大多很放松。    程岩就更没压力了,“论”且不提,他前生既待过翰林院又做过县令,对于诏诰表和判词简直信手拈来,就算文辞上差一些,但格式、内涵、条理、逻辑上绝不会出错。    唯一有一点点难度的,也就是那道五言八韵诗了,谁叫他作诗苦手呢?    当然了,如果你有本事将论据编得合情合理像真事儿,考官又看不出来,那也算你本事。    曾有一位考生就在策论中公然杜撰圣人典故,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