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镇抚大秦 第114节 (第3/5页)
有山有水’之说,这也足见眼下秦川合流湖泊之均衡丰盛。 至于十八池,则是分布在八百里秦川的十八片大小湖泊。 益水丰厚,沃野可耕,被山带河,兵戈难侵。 这便是秦川。 也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天下公认的形胜之地。 在这片土壤上,滋生了以深厚耕稼传统为根基的创造礼制文明的周人,也滋生出半农半牧最终以农战法制文明震慑天下的秦人。 不过在上古时期,这里还洪水滔天,水患多发,浩浩怀山襄陵。 等这片水乡泽国,真正成为益水之地,还要从大禹治水,疏河入海开始,也是大禹治水后,秦川的水系才开始平缓下来,百川归河,河入大海,过往没有出路,横冲直撞的盲流大水,彻底不见。 而经过周人及秦人的治理。 眼下秦川水患大减,航道通畅,沃野可耕之地大增,这才有了眼下大河流域,井田铺排,城池多建,村畴连绵的盛景。 也才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生发凝聚之地。 治水也因此刻进了华夏骨子里。 嵇恒望着眼前的连绵水泽,也是颇为唏嘘,放在当世,谁又能想到,水量充沛的秦川陆海,日后会变成白尘蔽日,水资源匮乏之地? 牛车一路向西。 在走了近两个时辰后,众人进入到开阔的秦川中部。 只不过眼前的田野上竟是人丁寥寥。 而且非是人少,田野间劳作的,更是极少见到精壮男子,除了白发老人与总角孩童,其余几乎都是女子,眼下这些人在田地间,俯身拔掉田地新种出的稗草,同时也在用铁耒松土翻地。 前面有说有笑的诸公子,眼下当即安静了下来。 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