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 吴姐,格局小了! (第4/4页)
看,他的这一步,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智传柳再无可能将本是国有企业的幻想集团,变做民营企业。 作为保留事业编制的他不敢掏出那么多钱来。 这可不是十几年后,如同杨志远可以号称个人找银行借了几十亿的时代。 而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员工持股计划,还是在工会的指导下,集体表决的年代。 绕不过去的。 当年智传柳也只能等到国有股缩到一定比例后,才敢将员工制股计划给私有化。 只要国有股份始终占据着绝对控股地位,这天就变不了,这幻想就不是世界的,更不是他智传柳的。 至于分红权,这个吴楚之倒是觉得很合理。 企业管理层或者说核心员工享有公司的超额利润收益,本就是天经地义的。 这也是吴楚之认为最应该、最正确的国有产权与经营结果的分配方式。 不仅仅是在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里面,这也是最合适的。 否则职业经理人凭什么为你卖命? 靠情怀吗? 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么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事。 总不能说你要讲贡献,拿点工资了事吧? 这样的做法,让国有企业到哪儿去找优秀的管理层? 何况,这样的做法和黑心资本家画饼有什么区别? 至于混改? 再过20年都改不明白的,何必费这个神呢? 不如大家都实惠点,你作为管理层,凭你的能力吃饭。 国家作为股东,奖勤罚懒,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迈进。 不过,这样的道理,此时并不适合讲出来,讲出来,就连他老丈人萧亚军也兜不住。 因为在当前这个时点,这不是思想正确的方式。 当前的思想正确,便是管理层收购(mbo)为主要方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1999年,燕京的四童集团率先开始尝试管理层收购,成为华国第一个完成mbo的公司。 随后,多家企业相继开始探索管理层收购,全国掀起了一阵mbo热潮。 但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出现了一些自买自卖、恶意压低国有资产价格等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更有甚者,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进行mbo时,号称为了将混合进行的更彻底,实质上是让自己所持有的的股份享受‘超国民待遇’,还会引入外资的介入。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差,便是这些人的动机,从而导致民族企业最终变成了外资企业。 也在2003年,引发了全社会对国有企业实施mbo的争议。 2003年,中枢国资委成立后,叫停了国有大型企业的mbo,并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持股作出严格限制。 而吴楚之这次的动作,就是提前揭露了恶意压低国有资产价格的行为。 既然税务总局明文发布了文件,那么此类交易行为在今后便很难堂而皇之的出现。 地方上的,都是好同志,思想站位必须正确。 这才是吴楚之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 有些已经发生了,赶不上了。 但有些,还能阻止。 比如三笑、小护士、jms收割机、雨润、哈啤、华药、晨鸣纸业、华润涂料、雪津啤酒、白加黑、统一石化、德力西电气、苏泊尔…… 当然,还有国民天天见的‘大宝’。 还有国产胶片的最后守望者乐凯。 还有拯救大学生命运的毓婷。 还有那一连串的被宝洁收购的日化品牌…… 所以,吴楚之并不认为他所做的毫无意义,相反,他认为,这是重生以后目前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 【月票】通道~ 【推荐票】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