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35 章 第 35 章 (第3/8页)
来?”“我可不想来。”“我也不想来。”他们一边小小声交流一边伸手摸两块桌上的糕点尝鲜。 谢迁他们把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但也没有制止他们的童言童语。 谢迁、杨廷和两人与郑纪没有私交,只听闻郑纪为人过于严苛,行事叫同僚颇有微词。 如今当面聊了起来,倒觉这位前辈与传言中略有不同。 至少连今儿这样的旬休日,郑纪也在考虑如何肃正国子监,甚至独自在藏书楼中踱步沉吟。 都是当了好些年京官的人,谢迁与杨廷和都知道京师这地方有多难施展自己的想法。 大明立国已有一百二十余年,朝野内外早已成为一张极为复杂而又运行有序的巨网,除非有那明君贤臣上下一心的好机遇,否则很难撼动它分毫。 比如前头提到过的翰林院亲属丧葬服务,属于翰林院晚辈给翰林院前辈的合法孝敬。 谁要敢不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就会惹了众怒,很难再在文官体系内混下去。 再比如国子监这地方来说,按照惯例朝廷拨付的监生膳食款项要是有盈余,是可以留给国子祭酒的。 国子祭酒自己拿大头,底下人分小头,你吃rou来我喝汤,大家其乐融融。 偏偏郑纪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了这个好处。 眼下年关将近,大伙没钱过年,这不就让底下的官员开始无心干活。 郑纪赴任后走出的这第一步,着实不怎么妙。 谢迁和杨廷和都默契地没提这些官场上的阴私事,只就着国子监目前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们心里都清楚按照郑纪这势头,想要凝聚人心估计有点难,可聊都聊上了,人一个官场前辈还主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