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华西易主 (第3/4页)
的几家国企几乎都走过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国企好象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怪圈,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兴亡周期律。有专家学者撰文讨论分析这种现象,指出造成这种尴尬现象的原因在于国企的产权不明晰,管理者缺乏责任。 大多数管理者把国企当作了跳板,因为无论干得好不好最后都得离开,干好了得到提拔调入党委政府机关,干不好大不了被免职调到别的地方干别的工作,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短期获利行为,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打算,这是导致国企短命的根本原因。 破解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进行产权改革,明确责任,使企业管理者拥有股权,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把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当作自已一生的事业来做,这样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但是关于产权改革,让企业管理者持股的问题也产生了争论,有学者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国企是国家的资产,是属于人民和国家的。不能沦为管理者的私人财产,管理者们只不过是国企的管家,管家领到了工资和报酬就应该付出劳动和心血,全心全意管理好企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不能因为管家做好了本职工作,管好了企业就要取主人而代之,从管理者变为主人。 关于国有企业是否都要实行产权改革,让管理者拥有股权,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程一平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作为县委书记,他必须作出决断,通过改革使云山县陷入困境的国企起死回生,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这是县委书记的职责,是当下和以后的任务之一。 程一平想了想道:“机械厂的问题,县长准备怎么做?”贺文强端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