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和薛仁贵刘伯温桃源三结义_第19章 师前以明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师前以明志 (第2/4页)

昊日日跟随蔡邕和王兴,学习文韬武略。

    师生三人之间的闲谈,尤其是刘昊的一番肺腑之言,被士人广为流传,《师前明志》成为一段佳话。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薛仁贵和刘伯温被安排到太学学习,刘昊也时常去太学听课。

    这三个月来,刘昊的聪明程度简直惊呆了蔡邕和王兴。

    原因无他,只因为刘昊的智商实在太高,不管什么东西看一遍就记住,而且还会举一反三。

    比如,刘昊现在已经可以用《论语》上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不标准,但是大致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

    另外,关于《诗经》、《礼记》等典籍,刘昊看几遍之后基本就全部记在脑海中了,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背诵,甚至有些词汇的意境和意思,刘昊闭着眼睛也能够完整说出来。

    毕竟像刘昊这么大年纪就能将典籍掌握到如此熟练,还能背诵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当然,最让蔡邕和王兴震惊的不仅是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刘昊的文采!

    这货在太学里待了一个月,除了跟同窗交流之外,竟然把自己带回来的那些杂记都啃完了,还写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

    这还算是个5岁孩子吗?

    这是妖孽啊!

    蔡邕和王兴看向刘昊的眼神都变了,充满了欣赏与赞叹……

    从此之后,也不知道为啥,刘昊总感觉这两位老师看向自己的眼光怪怪的,好像在看一件稀世珍宝似得,看的刘昊浑身发毛。

    难道是因为自己长的帅,所以引起老师们的注目?

    难道是自己85点魅力造成的?嗯,应该是这样。

    刘昊的聪明好学也传出宫外,被士族子弟争相称颂,毕竟这年头五岁能识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