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 (第5/6页)
很多知名的大才子落榜,大多是因为了这个原因。 考舍里臭得吃不下干粮,被蚊子咬得浑身发痒,热得睡不着觉,黑眼圈的人越多,对玉柱就越有利。 厚积而薄发,准备异常充分的玉柱,休息足了之后,开始动笔答题。 五年寒窗,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玉柱一直在闭门苦读。 有汤炳、秦本初和何子昌三位名师开的小灶,不夸张的说,他啥题没有做过? 就说今日的这几道四书和五经题吧,三分之一被秦本初料中了,三分之一被汤炳猜对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何子昌给的小册子里都有详细的解说。 现在,刷题的妙用,彻底的显露无遗。 因为啥呢?好文章,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通达凝练,妙到毫巅。 只要猜对了考试的范围,类似这种经过事先千锤百炼的好文章,只须稍加修改,就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何子昌的小册子里,写得很清楚。绝大部分的江南状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绝妙的佳文和策问,皆是提前猜中了考题也。 为啥能够猜中呢?顶流名师也! 为啥顶流名师,能拿每年千两银子以上的束脩?物有所值也! 要知道,如今四九城里,最次一档的籼(先)米,也就是五文钱一升而已。十两银子,已经可以买一个漂亮的黄花大姑娘了。 一千两银子,在朝廷缺钱花,允许捐官的时候,足够买一个实缺,而不是候补的八品县丞了。wap. 说白了,八股取士的时间越长,规律越容易被掌握。再揣摩透了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