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第2/4页)
老马两千多年的管仲,很早就意识到资本的用处。 而且管仲的对资本的看法是,国君做大资本家让百姓依附可以,但私人资本家,绝对不允许多,要控制。 要平抑粮价,要开用消费税收割百姓,保持百姓距离温饱只差一条线,进而依附国君干活谋生。 有人说,这是管仲设计的中等消费陷阱。 只能说,可以套用,但也凸显了太阳底下,一点新鲜事都没有。 只是不断重演教训,而人类就是不吸取教训。 另外,朱厚照的变法,也不算新鲜,宋朝就尝试过,然后失败了。 至于失败原因很简单,三冗问题,直接压垮了国有资本出现的可能。 尤其是文官集团。 朱厚照现在要进行乡镇化,要将官田变成皇田,要让自己成为天下最大的地主,会对剥削压迫得很舒服的地方士绅不满甚至反弹,毕竟乡镇化的核心,解除户籍束缚以及变相抑制兼并。 入了乡镇户籍的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不耕种也可以流转给愿意租的家庭去承担,他们去干其他能增加收入的活。 这意味着市镇经济能得到发展。 市镇经济发展,会减少给地主们打工的佃户们的热情。 本质就是失业人口不够多,地主们获得不了足够廉价可剥削的佃奴。 只是,朱厚照不得不这么多,毕竟正德十五年的总人口,有六千六百多万在册的。 不在册的,估计还得加上一千多万,也就是说朱厚照治下,至少八千万人。 这些不在册的就是流民隐户,就是是社会不安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