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_【大明天下(第四卷)】(264-2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第四卷)】(264-265) (第4/11页)

现并使用。

    中的「开方本源图」独具中国古代数学传统特色,国外类似

    的图首见于法国数学家斯蒂非尔1544年著的一书,较《算学

    宝鉴》迟20年且不够完备。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纵横图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上得

    到应用,王文素书中纵横图比之宋杨辉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

    其实即便抛开王文素,明代数学也非一无是处,明代数学与前代不同在于

    其时发生了一场算学革命。

    某些穿越者一回古代便喜欢抛出阿拉伯数字,显示其算学高明,许多皓首

    穷经的算学大家倒头就拜,奉为神明,暂且不说某人在穿越时究竟如何的数学

    水平,那个原产天竺的阿拉伯数字老早便已传入中国,只不过古代中国人更喜

    欢用算筹,而且千年积累,早已成就了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那玩意在中国就

    不受人待见。

    其实这还算好的,要是有哪位神经大条的穿越者把阿拉伯数字献给洪武皇

    帝,怕是当时就得被砍了头,洪武四大案中的「郭桓案」便是上下勾结涂改账

    册,朱八八以此为鉴,完善推广大写数字,将「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佰(陌)、仟(阡)」,沿用至今,你小子呈献的这七拐八拐的回回数字更容

    易篡改,你丫安的什么心!

    筹算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计算得越复杂,所需要的面积就越大,而明

    朝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